古龙在很大程度上将自己的影子加在了李寻欢的身上,他的嗜酒傲物,他的侠骨风流,他的情意百转,都活生生地统一在一起。
李寻欢身体不好,这源于他内心的孤独和深深潜伏的情意难了。李寻欢武功很好,“小李飞刀,例不虚发”,成为江湖古今名器之一。
他喜欢用文字的强烈形式化来表现场景和人物心理,这样的方式使得有些人不喜欢他。认为其作品有拖泥带水甚至卖弄之嫌。
我们曾经年少,我们正当年少。年少正是孕育英雄的沃土,少年情怀,一腔热血,恨不能洒满天地,耀起眩目“侠”光。
陆小凤有很多朋友,个个活色生香。西门吹雪、花满楼、叶孤城、牛肉汤、木道人想到其中一个,你都会笑。
这是一个主动性受难的心灵解析,是一次浴火重生的灵魂之旅。拔剑一怒为知己,只因情在未尽时,天下无双的谢晓峰,天下无敌的第十四剑。如风,如蓝天白云,如流水般自然,随手挥洒,不能有一丝的勉强。那是干干净净的大自然,当你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时,光芒四射的第十五剑就出现了。这是“天人合一”的剑,这不是术,已是“道”。这是一种状态,这种状态是“不再”,没有了羁绊的“存在”。第十五剑。心剑。
读武侠小说就是圆自己英雄的梦。看英雄仗义扶危,自然激起一片豪迈气概;读英雄决战千里,胸中陡然雄起万丈英风。那浓墨重彩的吴钩男儿,不正是你内心深处按捺不住的跃动?英雄是谁?英雄就是你自己。
所以,一向不正经的古龙也不得不正经地对待他。古龙多次表示,李寻欢是他所写的最成功、也是本人最喜欢的人物。著名武侠小说评论家曹文正先生甚至认为:“《多情剑客无情剑》在古龙71部武侠小说中名列第一。”
我甚至怀疑,谢霆锋出道之初,还借了三少爷的光,因为他也叫“小谢”。可惜他还没有学到谢三少的“静”,所以他还当不了“天下第一”。
《七剑下天山》人物秉承《白发魔女传》,线索延续,使这两部最有名的作品互为辉映。练霓裳、卓一航、凌未风、飞红巾等都是武林响当当的字号。“天山七剑”,正邪相间,江湖儿女,悲欢离合。把武林人物放在历史的背景中去演绎,后来成了梁氏武侠小说的路数之一,也部分地为金庸等人借鉴。
在经历了反反复复的纠葛之后,以复国、复仇为终极目标的慕容博、萧远山终于博容远山,抛弃“王霸雄图、血海深仇”,“尽归尘土”,化纵横为圆融。
《天龙八部》是金庸作品中最为复杂的一部,主要人物之多,线索之繁,情节之起伏,为金作之最。整部作品大气磅礴,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掌控能力,仅以此作,金庸就当仁不让地位居古今大作家之列。
《陆小凤》中全面借鉴西方侦探推理小说的叙事方法和递进层次,使故事在层层环绕中展开,交错严密,可读性极强,让人开卷不能放弃。武功作为人物实现任务的手段,起到生色效果。